在蔬菜农业产业发展中,黔西南州依据《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蔬菜产业发展推进方案》,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市场管理运作模式,实行产销对接利益联结机制,外引内培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合作社和农户进行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引进贵州金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集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从事蔬菜种植、加工、销售、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打造金州龙蔬菜品牌,种植的蔬菜品种主要有迟菜芯、菜芯等高端蔬菜品种,重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菜蓝子(蔬菜)基地建设,蔬菜远销香港、澳门、广州等地。
狠抓500亩以上坝区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两业双带,提供300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搬迁群众1万人以上脱贫。全州紧扣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分别制定推行八要素落地落细的8个保障方案,推进实施八大工程。
组建同心助攻团助力攻坚。今年以来全州围绕脱贫攻坚举办12类16期培训示范班,集中培训干部6万余人(次)。集中开展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整治,梳理排查10个方面突出共性问题,制定46条整改措施,追责问责72名干部,倒逼干部积极作为、苦干实干。据测箅,2019年,黔西南州58个示范坝区平均亩产值已达10009元。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借助黔西南智慧党建云平台,推行各级一把手、村两委和驻村干部云上管、工作云上晒,全面掌握干部在岗履职情况,促进干部真蹲实驻。
推行五个工作清单深度攻坚。开展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精准攻坚。十指联奏,方能弹出最强乐音;团结奋进,才能汇聚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之力。
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显著:建成组组通公路4696公里,提前一年实现30户以上村民组组组通硬化路;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1231个,(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156个深度贫困村实现安全用电;光纤、4G基站网络行政村全覆盖。五位一体交通网络构建成型,使黔西南逐渐成为祖国大西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取得全面胜利,33.85万群众搬出深山当上新市民,是全省搬迁人数最多、搬迁完成最早的市(州)。从土坯房、到砖瓦房、到小楼房,住得更好了;从一身衣服穿一年到两三天一换,从简单的粗布衣裳到花样随时翻新穿得更美了;过去吃点肉、米、精面想都不敢想,现在市场、超市里各种食品应有尽有吃得更丰富了;儿女年收入最低的也有五万元收入更高了;交通更便利、乡村更美丽吴菊秀的笑容里,是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黔西南日报)。与建州时相比,地区生产总值由4.2亿元增加到1163.77亿元,增长了277倍。
全州贫困人口从2015年的43.23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5.8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3.75%下降到5.02%。如今,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上不少新市民已通过扶持创业、产业圈就业、文艺表演等吃上旅游饭实现增收。今年8月29日,中国气象学会授予黔西南州黔西南中国四季康养之都称号。全州森林面积从220万亩增加到148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8%,昔日的石旮旯变成了美丽的花果山;水环境质量、地表水水质优良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在100%,两江一河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曾经的穷山恶水变成了今天千里精品旅游线。
站在新的起点上眺望未来,黔西南350万各族人民正感恩奋进、信心满怀,昂首阔步在通向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0.21亿元增加到117.89亿元,增长554倍。让城市长大、城镇更特、乡村更美,是黔西南州加快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城镇建设、城乡一体快速融合的意义所在。黔西南各族人民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卓有成效。
2018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407元,是1982年的58倍,年均增长1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485元,是1982年的61倍,年均增长12.1%。义龙楼纳、兴仁鲤鱼坝等350个美丽乡村各显特色、各展风采,人民信心百倍正奔向幸福富裕。
此外,全州建成大中型水库124个,总库容从1.2亿方提高到7.6亿方,城镇自来水通水率达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7.3%,供排水网覆盖城乡,黔西南从昔日水贵如油的石山区变成了水美田丰的小江南;南北盘江梯级电站建成发电,先后建成一批火电、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全州电力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年发电量突破300亿度,大电强网加快形成,推动黔西南成为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建成通信光缆6.3万公里,建成4G基站9000个,行政村通光纤率达到100%,2000所学校接通教育云大数据专线,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城市农村,同堂教学已成现实。产业扶贫硕果累累:两江一河立体生态经济带加快建设,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十大特色扶贫产业已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推动产业链接到村,项目覆盖到户,带动2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今年7月,兴义万峰林机场新增贵阳兴义南京航线,总航线增加到17条,使黔西南州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贞丰者相、普安江西坡等19个示范小城镇正引领全州小城镇加快发展。经济增长持续领跑今年,黔西南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今年8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阿里巴巴第五届乡村振兴县长研修班暨第七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上,主动为普安红代言:我一定喝这个茶!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红遍大江南北,黔西南州像普安红这样的扶贫特色产业正逐渐走出深山,成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大山珍宝。70年来,尤其是建州37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黔西南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干部群众,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党的民族政策,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工作要求,在新时代贵州精神的指引下,奋力开创民族地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新篇章。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黔西南州同样走在全省前列。
领跑,是黔西南州最热的词汇。城市更大乡村更美从一个普通的易地扶贫搬迁居住区,到3A级旅游小镇。
70年来,黔西南州始终坚持把改善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基础工程,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全州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四大建设大踏步前进。黔西南州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反贫困宣言,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牢固树立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理念,攻克一场场战役,正撕下贫穷落后标签,步入同步全面小康快车道。
如今,全州城镇化率从1982年的7.2%提高到2018年的46%,州府所在地兴义市城市建成区从10平方公里拓展到近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从不到10万人增长到近50万人,功能不断完善,环境不断优化,品质不断提升,国际山地旅游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南昆铁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00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沪昆高铁穿境而过,盘州至兴义高铁正加快建设,兴义至百色高铁正规划建设;兴义万峰林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
变化太大了!数都数不完!谈起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发展变化,兴仁市真武山街道马家屯82岁的村民吴菊秀笑着掰着指头一一道来。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五年保持全省第一,综合指标测评由长期全省挂末上升到第四2018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407元,是1982年的58倍,年均增长1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485元,是1982年的61倍,年均增长12.1%。领跑,是黔西南州最热的词汇。
十指联奏,方能弹出最强乐音;团结奋进,才能汇聚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之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0.21亿元增加到117.89亿元,增长554倍。
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五年保持全省第一,综合指标测评由长期全省挂末上升到第四。变化太大了!数都数不完!谈起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发展变化,兴仁市真武山街道马家屯82岁的村民吴菊秀笑着掰着指头一一道来。
义龙楼纳、兴仁鲤鱼坝等350个美丽乡村各显特色、各展风采,人民信心百倍正奔向幸福富裕。城市更大乡村更美从一个普通的易地扶贫搬迁居住区,到3A级旅游小镇。
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显著:建成组组通公路4696公里,提前一年实现30户以上村民组组组通硬化路;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1231个,(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156个深度贫困村实现安全用电;光纤、4G基站网络行政村全覆盖。贞丰者相、普安江西坡等19个示范小城镇正引领全州小城镇加快发展。五位一体交通网络构建成型,使黔西南逐渐成为祖国大西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与建州时相比,地区生产总值由4.2亿元增加到1163.77亿元,增长了277倍。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今年7月,兴义万峰林机场新增贵阳兴义南京航线,总航线增加到17条,使黔西南州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如今,全州城镇化率从1982年的7.2%提高到2018年的46%,州府所在地兴义市城市建成区从10平方公里拓展到近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从不到10万人增长到近50万人,功能不断完善,环境不断优化,品质不断提升,国际山地旅游城市正在拔地而起。
南昆铁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00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沪昆高铁穿境而过,盘州至兴义高铁正加快建设,兴义至百色高铁正规划建设;兴义万峰林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黔西南州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反贫困宣言,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牢固树立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理念,攻克一场场战役,正撕下贫穷落后标签,步入同步全面小康快车道。
如今,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上不少新市民已通过扶持创业、产业圈就业、文艺表演等吃上旅游饭实现增收。70年来,黔西南州始终坚持把改善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基础工程,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全州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四大建设大踏步前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